清空購物車關閉
購物車內無任何商品
小計
$340000
全螢幕顯示後可利用滑鼠滾輪(手機用戶請利用手勢)來調整圖片大小


在時間之隙:光

特價 $

尺寸

尺寸依展出空間而定

材質

陶瓷、油畫顏料、 油彩紙

創作理念

《島與針》以及《昨夜,我夢見我們越過了疆界》取材自17世紀清代臺灣開發史。奠基在當時臺灣移民社會的面貌、族群間的互動與角力的歷史資料,我以當時的地圖“針經”為靈感,重現當時的「海圖」。我個人對針經的解讀是,那時的地圖,其實更為貼近旅行的意義與我們生命的節奏。我們太過習於要對一件事或一個計畫,有“全面的認識”。但事實是,作為一個人,我們所能掌握的其實很有限。地圖作為一個輔助工具,雖然能告訴我們“絕對位置”,但我們大多數的人,在大多數的時候,人生的地圖,對我們而言,其實是一張“相對位置”的網。唯有行進至第一座島嶼後,才有前進到下一座島嶼的可能。而當時那些跨過黑水溝來到臺灣的移民們,就如同現在在世界各地的難民群,在夜晚,渡過黑水,尋求生命的出路。你我也屢屢在夢中,混屯不清的時刻,夢見自己跨過一個又一個的疆界。這件作品將平面地圖的視覺經驗轉化成裝置藝術,讓觀者在進入空間時,宛若受到列嶼環繞。

《私密記事 i, ii, iii & iv》以陶為喻體,從藝術家的手中生成,宛如女媧以泥造人。作品是藝術家身體的延伸,但又是全然獨立的個體,與藝術家兩者間存在者互相滋長、卻又依附阻礙的關係。突破「陶」創作固有的形式面貌,以攝影再現陶與身體的關聯;作品與藝術家心裡面的關係。

結合陶片、壓克力板、漆、金箔、攝影...等,藝術家近幾年來廣泛實驗的媒材與形式,「無題」件三小作延續了藝術家對記憶與隱喻的風景之揣摩:記憶如何被收納?被收納的記憶中,有多少是對真實的記錄?又有多少是個人建構的想像?虛實之間;透與不透之間,被收束在一方之中。

關於 陳宜艷

展區:藝術新銳區 檢視所有作品

學歷

2016年畢業於墨爾本大學維多利亞藝術學院 當代藝術碩士
2014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歷史學士

個展/聯展/獲獎/典藏

個展
2019年,「穿越的疼痛與私密記事」, Firstdraft,雪梨,澳洲
2019年,「模糊之境」,XPO,恩斯赫德,荷蘭
2017年,「When the Lands Float like Memories」,Saltwater Center, 墨爾本,澳洲
2017年,「In the Creases of Time」, Red Gallery, 墨爾本,澳洲

聯展
2020年,「轉身之藝— 從駐村看當代工藝」,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,南投,臺灣
2018年,「RIFTS: Particulate Matter」,Testing Ground,墨爾本,澳洲
2017年,「Noel Counihan 紀念獎聯展」,Counihan Gallery,墨爾本,澳洲
2017年,「Changing Places」,Linden New Art,墨爾本,澳洲
2016年,「蝕- nibble, erosion, eclipse」,2016墨爾本藝穗節,墨爾本,澳洲

獲獎
2017年,「Noel Counihan 紀念獎」,入圍,墨爾本,澳洲
2016年,「2016墨爾本藝穗節最佳藝術獎」,提名,墨爾本,澳洲
2015年,「Mary & Lou Senini 學生雕塑藝術獎」,入圍,墨爾本,澳洲

典藏
2020年,風尚旅遊(私人收藏),臺北,臺灣
2018年,私人收藏,臺北,臺灣
2017年,私人收藏,墨爾本,澳洲
2016年,George Paton Gallery典藏,墨爾本大學,墨爾本,澳洲

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