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空購物車關閉
購物車內無任何商品
小計
$340000
全螢幕顯示後可利用滑鼠滾輪(手機用戶請利用手勢)來調整圖片大小


烙印/ 2018

特價 $60,000

尺寸

34.3(cm) X 34.3(cm) X 1.4(cm) X 12 (Pcs)

材質

藍曬藥劑、壓克力木框、水彩紙

創作理念

「你不孤單但是寂寞」
對事物的解構,重構和討論反映了人們的思想如何干預事件。 在這件作品中,我考慮了素材如何破壞編排故事情節的流程,或打破歷史的不同註解之間的界限。 材料的主體探討了“時間”和“痕跡”的描繪。 
「系列之間」
我使用了一些直流電動機來創建一個物理感知的聲音空間。 它與機械的噪音有關,也與我們在空間中的聆聽本能有關。 作品將重新賦予對像多種關係及其在時間流中的現實位置。 我試圖擴大感知的範圍,破壞對日常意識形態的僵化認知,並重建虛擬現實和現實的感知系統。 
「蝕刻記憶-樹系列」
此系列作品以「銀鹽印刷」的攝影印刷技術將大量野外採集的樹皮紋理轉印至平面上,透過對於植物表面材質的數位化模組與傳統攝影技術的結合,放大植物表皮的肌理與視覺圖像。作品呈現某些有機的生長狀態,藉由平面將材質表面的肌理進行重組。
「烙印」
此系列作品以「聲音視覺化」(sonification)的創作方式進行創作, 透過採集大量城市音景作為聲音資料的累積,以數位化的方式將採集的聲音資料進行壓縮、切片,並透過程式運算的方式將聲音片段轉化為抽象視覺,以「氰版印刷」的方式將聲音圖像轉譯成平面。每一件單元作品如同一段聲音記憶,被植入於數位抽象的視覺符號中,聲音做為一種再現空間的形式,以平面呈現聲音中流動的變化,如同時間凝結的狀態,將每個記憶時刻的聲音紀錄銘刻。
「未竟的存在」
聲音的產生來自震動,聲音的傳遞則必須經由特定的介質,「空氣」即是人類聽見聲響最主要的媒介。我專注於日常生活中的微小聲音,並加以記錄下來。 透過試驗不同材料和技術,作為回應日常城市音景的方式。我轉譯了不同的聲音質地,將其混合在敲擊音叉的聲音中。所有聲音都是獨立的,但相互影響。 

關於 陳昱榮

展區:藝術新銳區 檢視所有作品

學歷

2018- 迄今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所博士班(在學)
2015-2016 捷克布爾諾科技大學美術學院 (交換)
2012-2016 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創作組 (畢業)
2011-2012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構造場域與美學組(肄業)

個展/聯展/獲獎/典藏

個展
2020年,「今無處所在」,TEMI Art Gallery B1,大田,南韓。
2019年,「漫遊風景」,加昌工作室,大邱,南韓。
2019年,「聲音間隙-流動的風景」,台北國際藝術村,台北,台灣。
2018年,「域外之境-第二層質域」,Vrijhof,恩斯赫德,荷蘭。
2018年,「徊光-陳昱榮多媒體音樂創作發表」,采風101,台北,台灣。
聯展
2020年,「昨天,我在夢中所見」,Around Ulsan藝廊3F,蔚山,南韓(2020國際蔚山當代藝術計畫聯展)。
2020年,「月津港燈節-海市蜃樓」,月津港,台南,台灣。
2019年,「狀況外的實踐-另類療法的藝與術」,台南藝術大學視覺館,台南,台灣。
2019年,「月津港燈節-隨光呼吸」,月津港,台南,台灣。
2016年,「國際南島美術獎駐村聯展」,台東美術館,台東,台灣(與島生棲所合作入圍)。
獲獎
2020年,「國藝會2020-1音樂類常態補助創作計畫」,台北,台灣。
2017年,「國藝會2020-2音樂類常態補助創作計畫」,台北,台灣。
2016年,「2016新點子樂展-德奧經典跨域童趣」作品入選,台北,台灣。
2016年,「入選台東國際南島美術獎佳作」(與島生棲所合作入選),台東,台灣。
2015年,「文化部2015-1視覺藝術創作新秀補助計畫」,台北,台灣。

回上一頁